1949年8月中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接到“直播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任务。天安门城楼即将迎来万众瞩目的历史时刻,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电台实行封闭管理。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原国民党北平广播电台的技术人员以卢海宇、高大梅,赵英杰和梁晓瑜为代表,隶属于两个阵营,对任务不甚明朗,却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携手奋战,开启一段隐秘的共处时光。
任务艰巨,迫在眉睫。在卢海宇、赵英杰的带领下,电台围绕技术瓶颈与设备简陋等问题,展开系列攻坚克难工作。两方人员在思想认识、工作生活中矛盾不断,磨合向前。与此同时,一些潜伏的特务,伺机收集“开国大典”情报。为了防止特务破坏,电台把保卫工作放到了首位。
时间临近,两方人员在怀疑与信任之间,面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拿出冲天干劲克服重重障碍,最终汇集为一股坚实的力量,带着集体的荣光圆满完成“直播开国大典”任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声”,透过北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传遍中国和世界。
庆功会上,按照中央命令,北京(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支从延安走来的解放军广播队伍全体转业,脱下军装走向人民。从此,如朝阳东升的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迅速发展起来。
编剧:田沁鑫、刘金妮、姜文良
导演:田沁鑫
戏剧构作:罗 兵
顾问:史博华、毕连柱
播音指导:冉 迪
执行导演:刘 丹
视觉总监:王 琛
舞美设计:李 杨
灯光设计:王 琦
作曲:吉鹏、魏濛
服装设计:赵艳
化装设计:刘恋
道具设计:金继峰
音响设计:周 涛
形体设计:张 颖
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柯静
舞台监督:罗兰、韩济泽
技术管理:林彦华
即时摄影:高一功、付国栋、殷乐、田园、赵云龙、张戈
创作统筹:李艳杰
制作统筹:肖罕
宣传统筹:刘梦妮
演员统筹:张妍
导演助理:王斯汀、于爽
平面设计:柯静
场记:由芳馨
剧务:吴哲萱
编剧、导演的话: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在2019年开始策划。当时,打动我的就是“直播开国大典”这六个字。很难想象,1949年建国初期的北平,面对技术瓶颈、设备简陋,还有潜伏特务实施破坏的大环境下,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广播人员队伍,不舍昼夜,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直播开国大典实况转播任务,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成立之声”。
伴随着波澜壮阔的共和国往事,我和刘金妮、姜文良两位编剧深受感动。决心把新中国伟大历史时刻的故事,呈献给更多观众,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
话剧《直播开国大典》由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国家话剧院创作人员保持初心,勤恳创作,向建国72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
谨以此剧,献给为新中国广播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向正在为新时代中国发展做着不懈努力的中国人民,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田沁鑫
舞美设计的话:
简洁有力的视觉装置映衬出宏大的历史背景,这是一次大胆有趣的尝试。单纯质朴的、实验性的视觉语言组成纵向舞台环境,边界已然消隐。这是一个与表演、影像有更多结合的,寻找现实与记忆的演出空间。极简的装置,借几何的观点,把影像与舞台上的动作支点衔接起来,表演随时会变为被拍摄的对象,让一切行动穿梭在装置、道具、影像与时空之中。舞台布置快速的多重变化、迭代利用,随历史变迁,从而淬炼出瞬间的永恒性。
——李杨
这出话剧将国、共两党治下电台播音风格高度凝练地标识出来,且融汇到生趣盎然的情节之中,则足见剧本创作上的开掘深度与细节深耕。剧场之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气神沛然激荡,不仅渐成统摄整个舞台的演出氛围,更令人思接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澎湃新闻
不离“主旋律”,而不断打破“主旋律”给人的刻板印象,《直播开国大典》被写活了、演活了,所以它“火”了。剧目把8月31日至10月1日的时间段截取成七天,将一件件小事穿插进半个月内实现直播和防止特务破坏的大事件中,展现出“互信”“合力”和“忠诚”的伟大主题。
——文旅中国
《直播开国大典》首次将这段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搬上了话剧舞台,比新颖的舞台手段更吸引观众的,是剧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充满悬念的剧情。
——北京日报
高清摄像机跟随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随机不同视角所拍摄出的影像同时投影到舞台上多块高清屏幕上,既满足传统舞台表演的视觉表达,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完成了一次影视化的拍摄,满足观众多项需求。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