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历史

为您推荐

《哥本哈根》

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概况 > 剧院历史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 红色的起点   1941年——1949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由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以及小小剧团组合而成。1943年,剧院同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合并,组成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部分成员组成东北文艺工作第二团。1949年,进关抵达北京,成立了直属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领导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是廖承志。19526月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在延安的旧址图,地点位于当时延安文化与青年活动的中心——延河岸边。

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演出《雷雨》的剧照。

1941年,《雷雨》在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首演。该剧编剧曹禺,导演吴雪。

1949416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正式成立,第一任院长是廖承志。

我们要把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建设成有规格的国家剧院,这就首先考虑有一支力量雄厚而又和谐的队伍,除了从解放区来到剧院工作的同志,我们又从上海等地请来了一大批艺术家到剧院来工作,两方面的进步戏剧工作者会师于北京,这就是我主张的用两个拳头来建设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我们要努力使剧院成为全国最好的剧院,要不断地有示范性的戏剧演出……

——廖承志

 

 

1950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第一任院长廖承志在剧院小礼堂给全院同志作报告。

《爱国者》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建院后公演的第一个剧目。

在青艺的舞台上,郭沫若的《屈原》、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中外名作以及一批贴近时代、贴近民众、反映现实生活的当代剧目被带到了观众面前。

 

 

2、峥嵘的岁月 1949年——200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开始了当代历史阶段的演进。

1955年,欧阳予倩、沙可夫、李伯钊、孙维世、欧阳山尊等联名向国务院倡议,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表演两个干部训练班中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一个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五位戏剧家的倡议很快被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采纳,1956916日,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首任院长是中国话剧事业奠基人之一、著名戏剧家和教育家欧阳予倩。

 

中央实验话剧院的五位创建人——欧阳予倩、沙可夫、李伯钊、孙维世和欧阳山尊

五位戏剧家联名上书后,欧阳山尊在当年的《戏剧报》上发表了题为《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的、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的文章,内容是关于创办这个话剧院的一些设想,文章提到:“我们需要一个新型的、示范性的国家话剧院。首先,它必须是新型的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它的新型应该表现在:它是一个严格地按照科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造方法,亦即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来进行创造的剧院。在文化水平上是整齐的;在创作方法上是一致的;在戏剧事业上是目标明确,信心充足,毫不动摇的。它的新型也应该表现在它的企业化而不是机关化的组织原则上。”

东城区香饵胡同87号,中央实验话剧院最早的院址。这里也是前苏联戏剧专家为中央戏剧学院举办表演干部训练班的地方,《一仆二主》、《小市民》、《同甘共苦》等三个戏都是在这里排练的。

中央实验话剧院成立时,朱德为剧院题写的院名。

标牌制作时间:1992年(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办公楼落成而制)

在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舞台上,不仅有欧阳予倩、郭沫若、陈白尘等中国戏剧大师的力作,也有大批外国戏剧巨匠高尔基、契科夫、哥尔多尼等人的名著在中国的艺术圣殿中大放异彩。这些汇集了中外古今的名片巨著、经典大戏,让实验话剧院的艺术风格充满了鲜明的实验特色。

 

《桃花扇》剧照

P-027中戏干部训练班《一仆二主》剧照

《一仆二主》剧照

1966年,文化部决定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沿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1973年,国务院文化组指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并组成中国话剧团。

作为国家级的话剧表演团体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率先冲破了文艺“禁区”。19775月,中国话剧团在北京公演了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该剧堪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话剧舞台的第一剧

《枫叶红了的时候》剧照

1978年,文化部撤销中国话剧团,恢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三院独立建制。

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无限机遇,西方各种现代戏剧思潮和流派被再度引入,话剧与文学同步开始了多方位的探索。

《风雪夜归人》剧照

《火神与秋女》剧照

五十年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现代戏与历史剧并举;中国戏与外国戏交替上演;戏剧大事的名著与新人新作交相辉映;经典传世之作与实验探索的剧目同时容纳;大剧场与小剧场戏剧兼收并蓄……剧目集中体现了戏剧人对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对自己的时代的深刻理解,对人物心灵的深刻剖析,对精神生活的深邃探索。

半个世纪以来,中央实验话剧院早期主张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经验和民族的演剧传统结合起来,创建我国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剧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剧院开创性地提出实验与探索的宗旨,形成了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两家剧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体裁、流派、风格、形式迥然,异彩纷呈,共同构建成绚丽多姿的社会主义戏剧画廊。

 

3、如炬的初心 2001-2021

 

2001122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正式组建。

文化部关于组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决定:

“根据中央关于‘改革剧团体制,集中力量办好代表国家级艺术水平的剧团’的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努力把中直院团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国家级艺术表演团体,经国务院批准,现决定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话剧院······为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优良传统,保持历史的延续性,国家话剧院的历史包括上述两个剧院的所有艺术实践活动,并追溯到1941年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时期······”

                                         二〇〇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2002427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首都剧场上演出,这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组建之后创作演出的首部作品。

200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P-066《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21世纪,当代话剧呈现出以主流戏剧为主,实验戏剧与通俗戏剧多元并存、风格多样的格局。主流戏剧、先锋戏剧、 白领话剧等一大批精品涌现。主流戏剧以现实主义美学为主体,整合多种创作方法,以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在整个戏剧构成中占有主要地位。这一时期,中国国家话剧院涌现出一批像《生死场》、《四世同堂》、《大宅门》、《北京法源寺》、《谷文昌》等一大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

今日之中国国家话剧院,融合了强大的艺术创作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脉传承,汇聚了一批国内最优秀的戏剧艺术家和戏剧管理家,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获得过戏剧类的几乎所有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