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剧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剧目 > 经典保留剧目 > 死无葬身之地 死无葬身之地

9月2日—9月7日 国家话剧院剧场
在线购票         观看预告片
  • 剧情简介
  • 主创团队
  • 演员阵容
  • 背景介绍
  • 精彩点评

1944年夏,法国北部某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

五名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员因一次战斗失败被俘、关进了阁楼;在绝望和仇恨的煎熬中,他们没有秘密可守,面临的只有白白地经受恐惧、折磨和死亡……楼下,同样处于战争与个人命运绝望之中的“法兰西民团组织”法西斯分子们的拷打酷刑开始了……楼上楼下,惨叫声声、血流遍地、灵魂交锋、兽性泛滥……

就在此时,唯一逃脱的游击队长被当作身份不明的人抓了进来;而他肩负着通知众多战友们改变作战计划、免遭歼灭的使命。原本“无秘可守”的被俘者们,因突然变为“有秘要守”而陷入极端的困境。绝望与希望陷入绞杀,每个人都必须做出严酷的绝地选择……

爱与恨、亲与仇、生与死、勇敢与怯懦、崇高与卑鄙、自尊与尊严、人性与兽性……交炽、较量、搏杀。存在的虚无之中,他们的选择、行动、责任,以最赤裸和沉重的形式显现,成为人之本质决定与价值获取的终极证明。他们的明天是无名湮灭?还是会将“V”的荣光洒满大地?

出品人:田沁鑫

总监制:巩保江

监制:白雪峰、程鹏

编剧:让-保罗·萨特(法)

译者:沈志明

总导演:查明哲

导演:查文浩

舞美设计:薛殿杰、林彦华

灯光设计:邢辛、黄祎

作曲:邹野

音乐设计:魏虎虎

服装设计:汪又绚、程方

化妆设计:刘恋

道具设计:丁国力

音响设计:周涛、王子春

形体设计:俞辰曦

舞台监督:陈丽华

技术管理:林彦华

创作统筹:曹伊凝

制作统筹:肖罕

宣传策划:张健

宣传统筹:王莅媛

演员统筹:刘瀚中、王乔漪

舞美统筹:郭天衢

资料统筹:郝悦

平面设计:行者航也

场记:杨琨

海清、邢佳栋、查文浩、章劼、徐卫、褚栓忠、单冠朝、邹易道、史光辉、梁家桐、吴耿华、邓炀、王大卫、刘子壮、王子文、王翊霖

“我感兴趣的是:极限的情景以及处在这种情境中的人的反应。……剧中人提出的问题在全世界折磨过我们这一代许多人:我们如何禁得住拷打?”

——1946年《死》剧首演时编剧对记者讲话

“悬崖上,一群生灵在腥风血雨中向千仞绝顶攀爬,朝万丈深渊跳跃。”这是我为本剧寻找到的“演出形象种子”,它象征性地概括了我对剧作内容的读解和艺术处理的构思。

——摘自导演阐述

这是一出“处境剧”,剧中人处在面临酷刑和死亡的极端处境做出选择,以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和自我超越。舞美设计在处理演出空间和材料的选择上,无疑要有助于这一“处境”的营造。

——引自舞美设计构思

1)1998年 纪念中国话剧90年新剧目交流演出 获 话剧交流演出奖

2)获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 优秀演出奖

谭霈生(戏剧理论家、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

我把中国国家话剧院排演的《死无葬身之地》称作是经典中的经典,因为不仅其剧本是经典,导、表演艺术也是经典。查明哲是我最喜欢也是最钦佩的导演艺术家之一,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秉承的戏剧观念。另一方面就是他作为导演所具有的对戏剧形式感把握的能力,以及对人的认识体验的能力。

丁涛(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死无葬身之地》17年前的演出就十分成功,这次再看我感觉查明哲导演更加成熟了,作品也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是重排剧目没有做大的改动,但在侧重点和分寸感的把握上有极大的提高。可以说这个戏代表了国话的最高水平,也达到了国内话剧的最高水准。

李法曾(著名表演艺术家):

《死无葬身之地》剧组的全体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自始至终都在状态之中,这与剧院排戏的氛围密切相关。我知道查明哲导演对于演员的要求非常严格,演员走进排练场之前不读剧本、不做功课是不行的。希望剧院能够保留住这种可贵的氛围。

童道明(戏剧评论家):

《死无葬身之地》让观众受到了审美的教育,可能这也是高雅艺术应有之义。高尔基曾对契诃夫说:“你的剧本可以展开对于哲学的思考。”这个戏特别能让我想到这一点。

李春喜(戏剧评论家):

《死无葬身之地》的恢复演出对中国国家话剧院建立保留剧目制是很有意义的。很多观众同我们一样,需要深刻而高尚的精神生活,而优秀的保留剧目能够像一把艺术的标杆矗立在当下中国戏剧的舞台上,明确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经典戏剧。

马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死无葬身之地》是双重的经典:原作经典,演出版更是经典。牢房中靴子与铁门的撞击声与开场欢快的节奏对比、舞台灯光的用法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冯宪珍、王卫国等演员,他们对于台词声音、意思的传达我认为是当今中国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