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编者按】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郝丹姝同志在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文艺工作者党员培训班期间,学习认真、思考深入,结合培训收获和返回工作岗位实践撰写的心得体会,紧密结合实际,深切表达了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心声,展现了剧院干部职工的良好素质,现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学习范文,分享如下
郝丹姝同志在文化和旅游部文艺工作者党员培训班的心得体会
我是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演员郝丹姝。今天站在这里发言,我的内心是很激动的。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00后,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党员的培训活动,能和如此多优秀的前辈们共同学习,我何其荣幸。通过几天的学习,带给我身体上的感触和思想上认知以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课上学习到的内容,更多的是在行走中、观察中、在与老师们的对话中、思考体悟中。所以在这次学习的最后阶段,我也很开心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老师表达此次学习带给我的新的思考。
从大一刚入学时,我们中央戏剧学院的郝戎院长就对我们进行了提问,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学会用文艺作为武器,扪心自问,自己究竟用文艺能为社会带来什么?能为人民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大一的我来说太宏观,但也是自大一开始就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啊,文艺,这种好似虚无缥缈的概念,应该怎样切实地为大家做些什么呢?这也是我第一次产生除了小我成就以外的,更宏观的认知。这几天的学习带给了我一些答案。作为一名新知青年,我应该怎样创作首先是无愧于人民,其次是无愧与本心的作品呢?通过几天的学习我进行了几点总结,想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我认为应该将作品真正的赋予文化性,当代性,还有人性。
首先是作品的文化性,对于作品背后更深意义的探索和创新,以及作为创作者本人文化的积淀和累积这两者的结合,才能更加准确的,富有哲思的,将作品完整的展现给观众,来释放出作品最完整的魅力。田沁鑫导演经常和演员讲:“认知高度决定表演高度。”对于作品本身的精神世界的探寻过程,是我们应该更加着重展开的,但这可能也是现在许多创作者所缺乏的,尤其当我们处在现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在短视频短剧爆炸的时代,不论是观众还是创作者,好像都缺乏一些耐心,没有耐心看完一部话剧,听完一曲歌剧,平静的在一幅画前驻足,我原来总是责备观众,觉得这是“观众不懂,观众不会看”的问题,但现在看来,可能需要改变的是我自己。就像第一天来到杭州所观看的《新龙门客栈》,让我眼前一亮也产生了新的思考。我对于越剧是完全的外行,平时是绝对没有耐心坐在观众席看近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的,但《新龙门客栈》的演出彻底的颠覆了我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概念,我相信这不单单只是新颖的表现形式的问题,因为现在沉浸式话剧也不在少数,但《新龙门客栈》杀出重围,我认为更多的是,它是带着它所专属的强烈的文化性留住了观众的心,它正是扒开了越剧戏曲的深层底蕴之后才发现了它的包容性,发现原来戏曲不单单只是坐念唱打,不单单只是生旦净末丑,而是可以将戏剧与戏曲融合,将越剧的柔美与现代紧凑的打击乐融合,将戏曲高强度的假定性与电影的蒙太奇融合等太多太多,我认为这正是戏曲包容性的文化性质,也是所属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的美,我们总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认为这正是很好的佐证,也正是我们不断的探索,深挖,钻研越剧,戏曲背后的文化性,才能最终真正做到实现它的包容和创新。
第二点就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作品的当代性,如何赋予作品现如今的时代意义,我认为是每个年轻的创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作为一名“00”后,我非常切实地感受到,很少有导演说到或者表达,现当代正在发生的问题,我在这三年去到电影院的次数是屈指可数的,因为我好像很少能看到让我眼前一亮的电影,看到的都是前辈们所拍过的所表达过的,还是上一辈人所描写的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精神和他们的问题,而现在时代所展现的特性,我认为是鲜少有人表达的。再比如说很多经典作品,像《雷雨》《骆驼祥子》《原野》等经典作品,它究竟在当下社会的意义是什么?他能带给现代的我们以怎样的精神共鸣?如果我们只是在用最传统的手段不断复刻它,这些作品总有一天会消失在大众的目光之中。让我在意料之外的收获是在这几天的学习中,陈广胜老师对于浙江文旅的讲述,让我打开了一扇创作新知的大门,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创作之外的角度,利用更为政治性,经济性的目光来反观文艺创作。浙江这几年的旅游业,文创业,以非常惊人的速度传播着,这座城市以相当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年轻人毕业之后选择回到浙江创业,我身边许多的浙江的同学在北京毕业后,带着他们在戏剧学院所学习到的回到了浙江来发展。当地的戏剧文化,为什么只有浙江可以做到这样巨大的变革,这样当代性,年轻性的创新?难道是只有浙江有这些东西吗?我的老家是山西太原,山西和浙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段时间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为山西的旅游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风口,因为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80%在山西实景取材,可是当我作为一名山西人去观看时,我都认为使我比较失望,我恰恰认为这是没有赋予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当代性的结果,从浙江的旅游业反观之文艺创作,这里面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就像陈广胜老师在最后总结的“要有文旅为民的初心、精益求进的匠心、见微知著的慧心、勇立潮头的雄心、久久为功的恒心”。对于文艺创作,“初心、匠心、慧心、雄心、恒心”都是缺一不可的,而对于创作出真正与当代产生链接的文艺作品,我认为更是要将这几点品质发挥到更大,带着对于艺术热情的初心;保持着自身专业性的匠心;保有不断创新创造的慧心;坚信对作品中文化自信的雄心;以及坚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恒心,来创作创造当代的新文艺作品。这也不禁让我想到去年我在世界戏剧节上看到一组大学生对于《等待戈多》这部戏的很有趣的诠释。《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的一部经典的荒诞戏剧,这部戏讲述的是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路上等待一位名叫戈多的故事。在戏剧节上所重新诠释。的这部戏、台词、人物、场景一切都没变,唯一改变的是导演把贝。克特原剧本里写的乡间小路变成了一个北京大厂的办公室,两位流浪汉则变成了这个办公室的两名员工,两位员工在等待着他们名叫戈多的老板,他们在他们还是在日复一日的等待,在加班,在重复一样的对话,也还是没能等来那位名叫戈多的老板。当我看完这样一部戏剧后,它所带给我的回味,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多的我相信是对于当下的一种共鸣,这个戏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方面,但让我很敬佩的是,创作者在用心的、真诚的、脚踏实地的与社会,与当代做着某一种链接,并且在勇敢的创作可以表达当下的作品勇敢的为经典,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在前天的分组研讨会中,朱剑老师的观点深深地启迪了我,他说到现在的人们都缺乏着感受力,我们好像不再切身的体会体验,变得麻木了,所以这几天我走在国美的校园里、西湖旁、我好像又重新感受到了一些事,我发现想让我们的毛孔重新呼吸起来,就需要去做一些小事情,生活中的小事情,与这个真实的世界发生碰撞,去真实的感受当你触摸这些小事时候的心绪,心态以及波澜起伏。
我想说的第三点,就是人性。在许江老师、张剑老师、冯俐老师的课堂中,我不止一次从老师的课堂中体会到热烈真挚的情感外露,我也再一次坚定了,艺术创作是要从人性出发,最终要回归到人身上,从冯俐老师写的文字中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复杂,从张剑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芭蕾舞这种西方的舶来品与中国文化最恰当最完美的融合,在许江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绘画所释放的人文精神等等,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中包括各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从活生生的人类的心底迸发出来的情感,是对于世界美的探索,对于心灵的美好的描摹。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在ai如此迅猛的时代中,我们是永远不会被替代的,因为ai无法替代的是人的情感链接。去年我毕业的时候,是chatgpt刚刚问世的时候,怀着猎奇的心理,我试着让chatgpt帮我写了一篇论文,我把我的论文题目,文献摘要等资料都输入进去,不到十分钟,chatgpt给了我一篇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字数超额完成且查重率为0的完美论文,我当时特别激动,有种作弊终于成功的快感,结果仔细一读,却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发现它少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不单单是人的温度,而是作为艺术创作者所独有的那一瞬间文思泉涌的灵感,在生活中对于周遭事物一瞬间的恍然,在排练时一瞬间对于人物的通透,在表演中与人物合二为一的畅快,在文学中看到世界的千奇百怪,读到人性的变化万千的好奇。这是ai永远无法替人类描写的,是我们伟大的情感,我认为这也正是艺术创作最大的魅力所在,试问我什么时候真正爱上了表演,真正爱上了艺术,可能正是我从心底体会到这些宝贵的,难以言喻的,只能用心与心交流的,非常真诚的、细腻的、情感的时刻。我也相信,敌对或者排除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最终是要学会利用ai实现人类的共赢,让它真正做到为艺术服务,将这些新欣手段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舞台中,表演中,创作中,我认为是很值得思考也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探索。比如说在去年中国国家话剧院所排演的《受到召唤·敦煌》中,我看到了田沁鑫院长作为导演的大胆尝试,在这部话剧中,导演打破了传统的舞美实体布景,而是将多媒体视觉与话剧相融合,打造了一个未来视觉概念中的敦煌,利用多媒体和实体演员相结合,打造了平面和立体多维度的视觉效果,同时导演也打破了话剧与电影的边界,在保留话剧舞台整体性的同时又加入了电影的拍摄手法,将画面更精准的,更多维的呈现给观众。这个是原来传统的戏剧布景所无法实现的,正是借助了现代数字化是手段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展现。这种创新给予我很大的激励,现在的世界变化万千,在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推陈出新,十年后的艺术手段将何其丰富,将如何变化,我不敢想象,但我也很期待,这是很刺激,很新鲜的事情,我希望带着这份好奇心,去与世界共同探索,将来的艺术究竟会如何发展。
其实在毕业到刚初步参加工作这个期间,从校园刚步入社会,又很多的变化是我所不适应的,有很多“规则”需要我们去遵守。我很多次的在怀疑自己,不确定,到底是否应该坚持本心,作为文艺创作者的本心继续工作,但在最近的学习和各位老师的交流之中,我应该是找到了答案了,从各位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听到了真诚、真挚、热烈,我也认为这是创作中非常重要却也是难能可贵的一点,但还好,我认为我更加坚定自己了,我还是应该真诚的、热烈的、单纯的去感受、去体验、去吸收、去创造、去赋予这个世界,人类更丰富热烈的生命力。最后,我想借用戏剧家王尔德曾说过的:“我们相信戏剧可以带我们远离厌恶的世俗世界,我们相信戏剧可以使青春常驻,抵住岁月流逝。我们相信戏剧可使永葆童心,远离世俗愚昧。我们相信戏剧可使满怀丰盈。”现在看来,这句话所指不仅仅是戏剧,而是所有的艺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人类内在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