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新华网 | 田沁鑫:一次话剧与传统的双向奔赴
2023年09月28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一次话剧与传统的双向奔赴》

田沁鑫

尼山脚下、圣水湖畔,一批批艺术家拉着行李箱赴一次千年文化之约;一景一悟、明德启智,中国国家话剧院选择山东济宁曲阜孔子诞生地,作为“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的举办地。

今年4月,中国国家话剧院响应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走进山东济宁曲阜进行调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那一次的走进,震撼我的除了那尊高大的孔子像,还有浸润人心的儒学东方智慧。四个月前在尼山调研播下的一粒种子,如今到了见证收获的季节。

这段时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是尼山?我们希望在孔子的故乡,让孔子看到古代先人带给今人的哲思。中国国家话剧院担负着守正创新的文化责任,青年艺术家们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在形式上创新,在视角上创新,植根儒家发源地这一片精神沃土,寻觅中华文明之源,贡献文艺的力量。

在孔孟之乡,现代话剧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了双向奔赴;在儒学圣地,文化艺术与旅游活动实现了交汇融合。中国国家话剧院走进尼山,是寻根、是传承。在先贤传扬两千年的智慧光芒中,我们期望通过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表达我们对圣贤智慧的敬意,传达我们对文化经典的转译,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交融,让儒学传承与戏剧艺术互“唱和”。

我是一名导演,深知导演对于一座剧院的重要,所以“青创导演计划”是我一直以来的心结,选拔也好、展示也罢,这个平台就是要成为戏剧青年的聚会,这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作为话剧国家队应该给予年轻人的帮扶。

虽然主角是年轻人,但“青创导演计划”依然要拿出话剧的专业性,如果说芭蕾的专业性是立足尖,那么究竟什么是话剧的专业性?就是语言在前,话剧是语言和表演的艺术,但我们并不奢望年轻导演能够一步到位,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从接受这个计划的那一刻,就同时开启一个专业的训练和储备。比如音乐音响训练,画面小品训练,以及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转译、舞台的结构调度、中国式审美观等等,同时针对青年人自身的缺失给他们提建议。

中国的戏剧发展从来不缺好的、经典的文学文本改编,缺乏的是原创戏剧,青年创作者对于现实题材的原创能力尤为重要,也是我们急缺的。所以“青创导演计划”非常有意义,期待青年导演们能够越来越成熟,能够对生活态度、艺术追求,都有更为通透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就像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我们通过技术训练,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认知。有些人不看好技术,好像艺术家讲情怀就够了,但必须得有技术储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让艺术家更好地去展现自己的认知。

我非常欣赏青年导演祖纪妍的一句话,“有一天,我希望国外的观众能够通过字幕看我的作品”。对于“青创导演计划”我有着这样的畅想,带着文化传承气质的艺术之花,带着文化传承,创新创造的艺术作品走向国际传播、交流合作等领域,这个底气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带来的,以现代化呈现形成的世界语汇。是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方面的必由之路。中国艺术家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在全球变化的格局中,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坚定文化自信,影响世界。

“青创导演计划”的另一个亮点是“年轻人组织年轻人”,以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部为核心,以演出为中心,由剧院的年轻人牵头,我们参与一些方向性的讨论,守护每一份热爱,吸引更多有志于戏剧创作的青年人,树立青年艺术家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生活的认知,运用戏剧艺术自觉讲述中国故事,使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当年还是青年导演的我得到赵有亮院长的提携,有机会成为一个专业导演,我也希望自己作为院长能够传承中国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对年轻艺术人才的爱护,通过年轻人组织年轻人的行为,实现双向成长,同时带动和引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戏剧观。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热情、也有野心,机会要去眷顾那些普普通通为之奋斗的孩子,一旦这些默默无闻的青年人有了机会和足够的支持,未来将不可限量。

从第一届“青创导演计划”,我自己拄着拐冒着雨参与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答辩,从100多个剧本中进行遴选,到在新落成的先锋智慧剧场以狂热姿态推出,再到今年走进曲阜,兼顾传统与现实,更智慧更冷静,我希望“青创导演计划”留下的不是徒有虚名的声势,而是实实在在的作品。这些戏剧创作者是年轻的,他们与孔夫子相遇,在“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三个主题之下,在创作中明德见心,用年轻化的表达彰显出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其中“新经典”是我们给山东、给济宁、给孔子故乡的礼物,让孔子看到古代先人带给今人的哲思。“新田野”中的故事正如名字一般和农村有关,也有真实原型。“新城市”的作品中有面包店、有美容院,涉及很多尖锐的现实问题。

除此之外,五部特约演出作品——徐浩峰导演的《搭手飞人》、黄盈导演的《孔丘——当我们在谈论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王亚彬导演的《西游》、丁一滕导演的《新西厢2.0版》、张肖导演的《蓟州疑云》,都是和中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相关的剧目。“大师讲堂”则邀请孙红雷、韩童生、李浩、张昆鹏、陈数、黄昌勇、郝戎、徐浩峰、李少红等多位国内著名的导演、编剧、演员及专业院校的管理者,通过演讲、问答、对话等多种形式举行专题大师讲座。“艺术工坊”邀请王亚彬、张肖、孔令美、丁一滕、颜永祺、张艺兴、黎星、崔磊八位国内戏剧导演、编剧、演员、舞蹈家、戏剧教育家,通过对谈、游戏、现场互动、即兴戏剧等多种形式,举行多场兼顾艺术性与趣味性的艺术互动。

或许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孔子诞生地“问道”,却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直接讲述孔子的故事,而是通过他人的探索,来体现孔子的思想和精神,这又是为何?

从中国2500多年儒学文化的发祥地尼山归来,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们对孔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孔子就像是水,可能平时你并不是很在意,但如果把水源切断了,生命从此干涸了!孔孟之道、儒家精神是融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不仅仅对于中华民族,对于全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位功绩辉煌的圣人一生荣辱兴衰,我们用三言两语,是难以概括的。我们更愿意从不同的青年艺术家的不同角度去看孔子,从孔子的某一个人生阶段的某一个片段,去管窥其性格特点,还原一个人性化的孔子形象。这样的孔子,或许更能获得当代人的理解、共鸣。而我们的创作,也想请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来看一看21世纪的我们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藉此提升对璀璨的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文化认知,增强文化自信,挺起新时代民族脊梁。

“青创导演计划”的确契合了文旅融合的热度,同时也为深度融合提供了范本。旅游,不仅仅是让人们跋山涉水,感受美好风景,同时感受到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才是旅游的意义。就如同你看到一块石头可能无动于衷,但当这块石头是《红楼梦》里大荒山上女娲补天遗漏的石头,那种感受就不一样了。话剧与旅游相结合,可以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开掘新的高度。通过观看生动的话剧演出,让观众解到,你此时此刻脚下的土地,诞生了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深刻严谨的儒家思想从这里走向全世界,自然而然会有自豪感。这一次,中国国家话剧院集体出差济宁,每一个人都发出了“我是中国人,我很自豪”的感叹!

此外,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济宁市的深度合作,既是一场中国原创戏剧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双向奔赴、文旅赋能的品牌活动,更是以戏剧力量实现文化传承及现代化转译的生动实践。今年,“青创导演计划”第二季把戏剧带进尼山,为这个古老的“东方圣城”解锁“新流量”。之后,中国国家话剧院将与横店影视城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就景区文化资源,演艺品质提升,创新活动品牌,共同探讨合作新模式;推动文旅演艺业务活动的开展,建设“中国国家话剧院横店实训基地”,开发数字演艺项目、加大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还将与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中国国家话剧院选址杭州良渚新城,引入华侨城集团投资,以数字智能剧场为核心,建设国家话剧院数字文化产业综合体,用“数字科技+艺术呈现”的创新方式,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打造具有国家级水准的数字文化项目。未来,双方将就建设数字文化产业综合体,打造数字演艺、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住宅、商业等优质业务有机共融的新业态,共同探讨合作新模式;就全面推进数字演艺、文旅融合,充分释放文旅潜力,培养文旅消费新需求,进行深度合作。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的开篇,教会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尼山不仅让我们沉静下来,感受文化绵延传承的宁静;尼山更让我们激动起来,迸发出源自内心的创作激情。

(作者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来源:新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