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澎湃新闻:“N4A”,《铁流东进》“发报”红色青春密码
2022年04月15日   发布者:王昊宸

4月13日,新创话剧《铁流东进》在北京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也由此揭开了第七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大幕。“为烈士立碑,为人民立传”,话剧《铁流东进》根据人民文学奖得主季宇小说《最后的电波》改编,聚焦全民抗战时期新四军通信兵们战斗生活,更以“全男班”的演出阵容塑造出一众铁军群像。这部热血涌动、充满阳刚之气的戏剧,由编剧查文白、钟鸣,导演查文浩,舞美设计张武,灯光设计黄祎等主创人员联袂打造,演员侯岩松、田征、王挺、褚栓忠、张真源、王啓函、李梦男等组成了舞台上的“铁军三团”。

《铁流东进》剧照 王昊宸 摄

“时代衔接”,红色大戏走进年轻观众内心

4月13日晚,经过周密细致的疫情安检,走进剧场的观众望向舞台,先就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演出前紧闭的厚重幕布,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巨大的投影纱幕——由“点”“横”字符组合的摩尔斯密码,老式发报机的电键和主机,如弹幕般在屏幕上循环闪过。令人在新奇之余,不难联想到电影《黑客帝国》开场,那占满整个银幕的绿色字符倾泻而下……无疑,主创是在用现代科技手段昭示着该剧“时代衔接”的立意:无线电报时代的红色剧情,如何走进互联网时代年轻受众的内心?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1990年出生的青年导演查文浩,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查明哲是知名的国话导演。毕业于中戏、北电导演系的查文浩,“导而优则演”,也曾出演过不少影视剧。在去年火爆荧屏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1915年至1921年间的青年邓中夏便是由他饰演的。彼时,查文浩就把这一角色定义为“100年前的‘90后’”,用“燃烧”的状态去诠释人物。而走出《觉醒年代》剧组,投入到话剧《铁流东进》的创作中,他显然也把让现而今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进而“爱看”红色大戏作为此次创排的出发点之一。摩尔斯密码闪过,烫金的新四军臂章仿若从历史长河中延展开来的旗帜,相继出现在纱幕上。这既有新四军成立之初,叶挺军长指示设计的“元典”——以行军中的新四军战士为图案,上方标有新四军英文缩写“N4A”。N是英文New的开头字母,意为新;4则代表中文“四”字;A为英文Army的开头字母。右下方标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度用”,即1939年使用;也有1941年“皖南事变”后,鲁迅艺术学院庄五洲设计的新臂章,借鉴最初的“N4A”臂章版本,在N4A上方左右两角各加了一个五角星,中间标明“1941”,象征了铭记1941,也代表了新四军的新生。

摩尔斯电码与老式发报机澎湃新闻记者王诤

新四军不同历史阶段的臂章澎湃新闻记者王诤

而由着剧名说文解字:“铁流”无疑指代素有“铁军”之称的新四军;“东进”则是新四军在抗战时期坚持“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江南八省进行敌后游击战争的缩影。以此观照剧情:“军人离开战场有两种方式,凯旋或是牺牲。他是第三种,活着。”话剧《铁流东进》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有一天突然喃喃自语“我是烈士”。孙子则通过爷爷的一言一行,揭开了他的身份之谜——1941年,皖中独立师第三团东进受阻,被日寇围困在白马山,急需通过电台与上级恢复联系。协助三团的发报员是一位技艺超群,却对抗日胜利毫无信念的老百姓李安本,“他们的相遇像一块顽石砸进了滚烫的铁流中,火花四溅。”

编剧查文白采用了历史与当下,两个时空交替叙述的方式,一层层展开那个为民族浴血奋战的铁血往事,同时也让当代人近距离感知历史上一个个鲜活而刚毅的年轻生命。主人公李安本的孙子从怀疑爷爷是逃兵到揭开隐秘真相的过程,也如同李安本从平凡到伟大蜕变的心理历程,创作者的意图在于让新时代的人们见证铁军精神的代代延续。

全方位调动感官,“快板书”活画电键敲击

饰演战士们的演员将战斗与发报的动作高度凝练化后,在舞台之上窜蹦跳跃、闪转腾挪。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饰演通讯班的战士将类似快板的应答器绑缚在大腿上,由此敲击电键的动作便活画成了击打快板,不仅把端坐发报的“静态”动作解放出来,渲染出十万火急的战场氛围,更是对“快板书”这一我军历史上惯用的战地宣教动员手段的历史致意。

舞台上转台不停地旋转,战士在枪炮声中一个一个倒下,投影里闪过弹幕一样的电波,一杆鲜红的旗帜却始终屹立。在这壮烈的一幕中,铁血战士用血肉熔成一条前仆后继的铁流。可以说,在话剧《铁流东进》的舞台上,无形的电波与铁军的钢铁洪流结合为一种精神上的传导物质,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继而被迅速点燃。

导演查文浩极富以诗意浪漫的想象力,用影像、灯光、音乐、演员形体等载体,立体呈现了电波的形态,调动着现场观众感官。舞台上高低不一的白色矩阵排列成摩尔斯电码符号,而代表点、划、停顿的间隔距离又将其构成一个迷宫,灯光一变,顿时成了狼烟四起的战场……战士们在这座摩尔斯电码组成的“山”上等待突围,坚守希望。舞台上方的纱幕也由摩尔斯电码符号组成,随着转台的运动,影像在纱幕上移动,仿佛是发电报时滴滴答答的节奏,营造出浪漫诗意的意象。

《铁流东进》剧照 塔苏 图

舞台上现代的话剧语言,并不排斥对中式戏曲美学“以虚拟实”“假中见真”的吸收与借鉴。京剧界有句行话,所谓“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戏台上四个龙套演员便可以虚拟出人如潮涌的大场面——这里,也被活学活用展现出战士们的突击与转进。

而为了展现我军的礼贤下士,两根竹竿戏仿出“客人”李安本在腿脚不便之时,战士们用简易的轿子扛着他行军的场面。如此,上山、过河等京剧程式动作也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舞台之上。饰演李安本的演员侯岩松在尽兴表演之余,似乎还不过瘾。只见他一跃踩上竹竿,一展好似北方民俗“踩高跷”的戏法,不仅适时张弛了剧情节奏,也调节了观众的观剧心理,更展现了我军在抗战时期确立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文化。

唤起时代共鸣,讲好“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作为一种整体诠释,话剧《铁流东进》将电波的形态具象成圆形,与旋转的舞台融为一体,诗意地展现了电波与铁军的关系,在音乐旋律里也加入了摩尔斯电码的元素,用男声合唱与哼鸣的方式贯穿整首歌曲。这滴滴答答的声音也是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李安本循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声音,在宏大的抗战作品中汇入了柔和感人的笔触……

这里不妨交代几笔主角李安本的人设。他本是国民党青浦特训班的无线电高材生,曾投身国军参加南京保卫战。同袍和亲人的惨死令他一度意志消沉,而后甘于在家乡县城的电报局栖身,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和平年代,这样的人生选择固然无可厚非,在全民抗战、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则并不合时宜。被新四军战士彭大刀“劫持”上山后,他逢人便作揖道“长官”,显然是不了解我军“官兵一致”的政工原则。新四军主官在他嘴中更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四老爷”,也就可以理解了。

带着自己的旧式军队思维,李安本起先要么看不上新四军的粗茶淡饭,甚至还觊觎起爱国归侨战士的金笔,想以此作为自己革命工作的“等价交换”。侯岩松用戏曲中丑行的手眼身法步,活画了他的“兵痞”一面。据了解,他此次把自己的戏曲功底运用在了塑造李安本这个人物上,于是才有了前文中的那一幕:李安本教战士们发报的过程被编排成一出鲜活的“轿子戏”,令人拍手叫绝。

革命历史题材的当代演绎,除了仰赖老演员的舞台功底,青年演员的倾力加盟也令人印象深刻。饰演李安本孙子的演员王啓函就将台词编成了说唱,于是就有了李安本坐在战士们抬着的滑杆上唱念出摩尔斯电码口诀的一幕。而他在剧中的几次发问,如“爷爷既然是老红军,为何没有离休待遇?”无疑也带出了现而今不少年轻人,在遇到问题时“本能”的价值取向。

主演侯岩松在发报机前

演员张真源此次饰演剧中的“小柴火”

导演查文浩

这里还要说下饰演新四军团长警卫员“小柴火”的演员张真源,这大概也是偶像男团出身,尚在中戏读书的演员首次出现在国话的红色大戏中。此次他却显现出了“鲜肉”的老辣一面,满脸的征尘油污,全程重庆话表演的手法,让观众早已忘掉了他在闪光灯下拗造型时白净与秀气——不是演出谢幕阶段涌进剧场的粉丝们大声高呼偶像的名字,你真的不知道他竟然在年轻群体里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出典自抗战时期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军的歌曲《白菜心》。同理,不论演员是何出身,没有“一棵菜”的精神也绝难融入团队,共同成就一台好戏。

话剧《铁流东进》用解密式的开端引出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注入人物生动丰满的性格和幽默智慧的台词,好像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隐秘江湖。而正是有了先讲好故事,再传递精神的端正态度,剧末李安本通过一直想要发出的那封空白电文告诉战友们“我要替你们好好活着。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时,才真正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王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