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戏剧创新让敦煌文化年轻起来——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专家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4年12月23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专家研讨会人员合影

12月21日,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专家研讨会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宁郡王府成功召开。该剧由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敦煌研究院、敦煌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央视网、央视频、北京大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国话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于12月7日—9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演出,北京站三场门票瞬间秒罄,想看人数13.8万,霸榜大麦话剧、音乐剧类演出10年来单体剧目之榜首。12月13日—15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演,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热烈,并在12月15日首轮演出收官之夜,开启“第二现场”,全国联动、同步演播,以超高清视听新形态,呈现给八省(市)十地特约剧院的现场观众。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自创排演出以来,热度持续攀升“破圈”。截至12月20日,全网话题总阅读量破90亿,总讨论量近10亿,霸屏微博、抖音、小红书、快手、百度平台热榜超300次。解放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等地方主流媒体超1.5万余篇报道,全媒体平台报道覆盖人次累计近百亿。CGTN、中国日报、CCTV中文、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多平台海外账号助力传播,点击量破3000万,覆盖海外人群超1亿。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通过2035年敦煌数字研究中心的实习生张燃,与1935年在法国战火中奔赴敦煌的常书鸿先生的跨时空对话,诠释几代敦煌守护人孕育出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用一段横跨法国、敦煌两地的百年守护故事,传播敦煌文化,探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自演出以来,获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为全面提升该剧艺术创作深度和广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主席、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王一彪,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知名影视导演李少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一川,原总政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南方周末前副总编辑、南瓜视业总经理、南方周末首席文娱研究员向阳,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党总支书记、主任王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出席。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联合出品方代表、剧组主创人员、演员以及剧院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陈涌泉书记主持。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介绍了剧目的创排演出和市场反馈情况。他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坚持“让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轻化起来”的创作核心,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旗下数字演艺品牌“CNT现场”引领打造了“第二现场”,是剧院继续向数字演艺新业态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希望专家们为剧目的进一步提升给予宝贵意见。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主席、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王一彪

王一彪总编简要介绍了《人民日报》对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系列报道情况,他认为该剧的创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的实践,实现了跨越百年的爱情追寻、跨越时代的文化复兴、跨越国度的艺术共鸣、跨越多种形式的美学呈现。

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蒙曼教授从视角、主题、性格设计三个角度进行点评,她认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用独特的视角,找出了敦煌故事的“第一万零一种讲法”,将古代、近代、现代以及未来交织在一起,将爱的纠缠、众生的小情小感汇聚到对敦煌、对中国文明的大爱中,加之时尚感、幽默感、戏剧感,体现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可能。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国际剧协副主席陈涌泉

陈涌泉书记表示,敦煌壁画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也凝聚着一代代莫高窟人坚守与奉献的“莫高精神”,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满了现代感——现代美,古典美,美美与共;家国情,儿女情,情情动人。过去曾遗憾甚至无奈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的文物在世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但通过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未来我们可以骄傲自豪地说:“敦煌在中国,最精彩的敦煌戏剧也在中国。”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

康震校长从古典文学的角度进行讨论,梳理了敦煌在地理、历史方面的重要性。他认为敦煌是古老的,但是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是年轻的,用辩证的角度看待两者的关系,即年轻人用独特的艺术展现形态照亮了敦煌,展现了青春版的敦煌、靓丽版的敦煌、阳光版的敦煌、面向未来版的敦煌。

知名影视导演李少红

李少红导演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体现了多种艺术形态的融合和突破、创新,将不同的时空和历史时代下的敦煌故事融合在一起,并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扩展了舞台的空间,也拓展了敦煌博大精深的艺术历史性和未来意义,不仅仅还原历史的、人物的、传记性的可能性,还从中表现出敦煌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对于未来历史的意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王一川

王一川主席以“数字时代——艺术潮的三叠召唤”为题进行讨论:第一重是代青年张燃受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精神召唤;第二重是常书鸿受到更久远的敦煌的召唤,这两重“受到召唤”合起来,又给予当代观众第三重召唤。该剧通过多维舞台时空的开拓和应用,为剧情表现创造了条件;音乐与话剧两种艺术门类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金刚角色的活用在现代观众与常书鸿之间建立起沟通的媒介,形成了“美学创意+技术”的奇妙组合。

原总政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

王宏团长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文本、音乐、舞蹈、舞美、多媒体与道具制作、演员的表演等方面均可圈可点。该剧以独特的美学气质舞动出敦煌之美、赤子之心、人间大爱,在虚与实的情境、诗与歌的交融中实现了“音乐话剧”这一独特的戏剧样本,成就了音乐与戏剧的“联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传统与时尚的融合。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

宋宝珍所长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采用多空间、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开启了一场寻找爱情和人生理想的探索之旅。在敦煌主题数智化表现大主题之下,展现了具象的、青春的、当下的人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召唤,对当代年轻人使命感、责任心的文化召唤。该剧突破了戏剧、音乐现场的壁垒,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融合,创造出既时尚又现代、又满载中国文化符号的敦煌空间,为文旅融合的演出新空间、新语汇、新造型做出了有意义、创新性的尝试。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

李春利主任从传播效果出发,认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结合了写意和写实两个空间,让作品获得了多元的表达。将科技作为角色,把科技融入了剧情,让它成为艺术创造最有效、不可分离的部分,将大时代、大主题用情感带入,从生活情绪到家国情怀,实现主题的不断跃升。“我们是敦煌小工匠”的直抒胸臆是当代青年传承文明、传承文化遗产的决心和信仰,很好地诠释了“两创”原则。

南方周末前副总编辑、南瓜视业总经理、南方周末首席文娱研究员向阳

向阳研究员表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跨越了表现敦煌文化的三道门槛:即让敦煌活起来、让敦煌守护人活起来、让当代感被我们触碰到。该剧找到了完整的结构、雄阔的格局,采用体育场馆式的、影像化的、立体化的手段与敦煌题材相匹配,让敦煌丰富的遗产活化了,既契合时代的选择,也符合大时代需求的形势。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党总支书记、主任王鑫

王鑫主任围绕演员的表演展开论述,他认为青年演员张艺兴成功跨越了常书鸿与张燃之间的角色鸿沟,用灵动而富有张力的表演精准地呈现了两代青年的状态,其他主要角色和群体性角色都达到很高的完成度。台词、唱歌、跳舞以及与技术装置相得益彰的配合体现出了演员才能的综合性,演员们充满青春活力和真挚的表演为这部戏注入了灵魂。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

费俊教授表示该剧将数字博物馆的美学融入表演情境中,数实融合的美学方式为表演提供了支点,多种美学的影像服务于不同的叙事情境。他从三方面阐述了对这部戏舞台多媒体特点的认知:一是数字技术在舞台多媒体上的一次创新应用;二是数字艺术与舞台多媒体的一次创新应用;三是敦煌遗产与舞台多媒体设计的创新应用。

与会专家分别从戏剧线索和情节、人物厚度、多媒体比重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为剧目下一步打磨提升指引方向。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

张宜副司长表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直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由高原向高峰攀登”的指示。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是受到时代和人民感召的体现,在守正创新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让传统文化走向当代人民,为构建当代思想景象方面作出了努力,也希望国家话剧院以守正出新的精神推动更多题材丰富、形式新颖、“技术+艺术”特色更加突显、国家队水平更加显著的优秀作品。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编剧、导演田沁鑫

田沁鑫院长代表剧院和剧组作总结发言。她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们对中国国家话剧院的支持,对剧目的关心厚爱和对创作团队给予的全面的评价和提出的宝贵建议。田沁鑫表示,剧院始终遵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精神,在“两创”中赓续中华文脉。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一是在内容上遵循敦煌历史,做到先守正再创新,力争达到的效果是让传统文化活态化起来。二是形式上运用数字化的文艺理念,做到科技+艺术的实践探索,为数字化时代的“新文艺”提前做好准备。三是大胆启用新人演员,剧院秉持培养青年人才的理念,因材施教,对青年演员、青年创作人才,提供公正的创作平台,让青年人才树立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以优质的专业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四是未来计划,该剧将在2025年做全国巡演的尝试,同时准备“出海传播”,为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精神,献出戏剧艺术的力量。

供稿:艺术研究中心

摄影:刘向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