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会议合影
11月11日下午,新创话剧《三姐妹》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召开专家研讨会。该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青年导演李瑜执导,剧院青年演员徐世昕、张奕聪、李沫颔等演员出演,话剧《三姐妹》遵循契诃夫原作内核,在构作上形成24个片段,以蒙太奇方式创新呈现,将中国表现主义美学与俄罗斯心理剧场有机结合,探索了中国演剧面貌的新样态。
该剧于2024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完成了首轮演出。为进一步打磨提升该剧的艺术创作,邀请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一川,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何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涂彦,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副教授张芬,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安莹,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朱凝,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总编赵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讲师王海云参加本次研讨会。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三姐妹》导演李瑜,舞美设计王琛,演员徐世昕、张奕聪、李沫颔,以及剧院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出席了研讨会。
部分主创
研讨会上,剧组主创从导演、舞美设计、表演等角度,讲述了创排过程中的感想与体悟。《三姐妹》剧组从排练到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剧组主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完善故事情节、丰富舞台内容,在舞台呈现上力求完美,用生机、趣味和喜悦带来了感动和思索。
出席专家图片
王一川表示,《三姐妹》通过独到的舞台美术和音乐设计、重构主要剧情、设置矛盾冲突和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向观众传递故事内核,呈现出了“喜悲交融”的风格和美学基调。彭涛梳理了世界各国创排的舞台剧《三姐妹》的艺术风格,他认为国话版《三姐妹》是当代中国的年轻导演和演员们迈向契诃夫的踏实的一步,漩涡等意象展现出创作者对作品的思考。涂彦对剧组改编契诃夫作品“迎难而上”的精神表示肯定,她表示导演对该剧在青春化叙事方面做出探索,影像的运用对营造情境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展现出先锋性表达。张芬表示,《三姐妹》有极强的青春气息和未来感,在极强的喜剧性或游戏感中解构了原作品,象征性的道具对作品内涵有着深层的把握。何美从“同时代人的理解与共情”进行解读,她认为《三姐妹》对于个体、小人物、女性、同时代人等视角,在理解、共情的审美关照上得到了历史意识、创作和审美接受等方面的共识。安莹认为该剧带有国际化的内容,使用的年轻主创团队拍出了国际感,导演也将在国外学习的导演体系与表演理念应用到了现在的创作当中。朱凝表示《三姐妹》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让经典作品重新回到舞台,原剧本中缺少的身体性和物质性的问题在剧中得以表现,导演直视了情感关系的本质。赵妍表示,导演不是讲严丝合缝的故事,而是走上探寻美感的道路,该剧重视舞台的视听元素,使少男少女游戏的感受非常鲜活,又存在奇异的失真。王海云表示,导演李瑜在这个作品里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声音和当代性,也找到了他自己的形式,在个体化表达的方式中,既对剧作有尊重,又找到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方式。
与会专家分别从人物关系矛盾、戏剧结构、舞台设置、艺术风格表现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为《三姐妹》的下一轮演出做好准备。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做总结发言,他代表院领导感谢与会专家对国家话剧院的鼎力支持,感谢各位专家抽出时间亲自前来对话剧《三姐妹》进行指导。他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恰逢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剧作家契诃夫逝世120周年纪念。在这两个重大时间节点上,剧院决定创排话剧《三姐妹》。虽然创排时间非常紧张,但是在优秀的青年导演、主创、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剧组团结和睦,燃烧热情,积极创作出了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这是国话首次创排《三姐妹》,该剧仍有进步的空间,感谢与会专家给予既肯定又诚挚与理性的建议,给这部剧在之后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剧组主创之后会继续努力,让《三姐妹》更好看!
供稿/摄影: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