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赓续与培基——现实题材话剧的社会担当和艺术创新暨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研讨会圆满召开
2024年10月03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9月25日,赓续与培基——现实题材话剧的社会担当和艺术创新暨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研讨会在中国国家话剧院西区356会议室召开。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巩保江,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丽莉,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科科长黄晓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平,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演艺新业态委员会主任傅维伯,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一级编剧林蔚然,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教授安莹,《中国文化报》社特别报道部主任刘淼,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戏剧曲艺部业务干部杨地,青年导演、编剧张肖,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负责人杜子栋出席会议。

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部主任、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项目负责人刘伟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本届邀请展的基本情况: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项目始终坚持着“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从2015年到今年已成功举办九届,为全国各地的国有剧团、民营剧团、学校剧社等提供了进京演出的机会,成为中国话剧讲好中国故事、呈现时代风貌的平台。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从今年3月21日开始,历时194天,共邀请了9部大剧场剧目,7部小剧场剧目,线下演出共计69场(其中包括8场校园公益专场演出),共接待3.1万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还有10场“我与大师零距离”演后谈,以及第二期戏剧普及教育培训活动和1场专家研讨会。另外,从9月21日到30日,从本届邀请展中精选的8部剧目在央视频、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文化西城微信公众平台持续了10天线上视频播放。至此,本届邀请展在金秋九月画上完美的句号。

中国国家话剧院党委书记巩保江充分肯定了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坚持十年举办九届的价值和影响力。总结了邀请展成功的三个原因:第一、“原创、艺术、人民、时代”定位准确;第二、有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和北京市西城区的共同支持,中央单位、地方院团、民营剧团的多方参与;第三、始终坚持戏剧惠民和服务群众的价值导向。明年将举办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希望与会专家从各自的视角为邀请展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让项目未来的发展褒有活力和生命力。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张宜致信祝贺,他表示:“首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缘起于201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发表后话剧界首个扛起'原创'旗帜的国家文艺院团,并确定了'原创、艺术、人民、时代'的办展宗旨。十年间,九届邀请展有238部剧目、160家院团参加演出,题材涵盖了现实主义题材、历史题材、神话传说以及具有地方特色、少数民族等各式各样的戏剧作品,十年初心未改,邀请展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品牌引领、阵地建设的巨大作用,特别是与西城区以及全国院团建立了健康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打造了互相服务的合作格局;十年硕果累累,邀请展诠释了国家文艺院团的责任担当,特别是以戏剧的力量助推了国家文艺高质量发展。这些努力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在此要感谢中国国家话剧院、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在座的各位专家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祝福邀请展越办越好,在下一个十年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丽莉表示今年西城区文旅局和国家话剧院签署了五年战略协议,未来的合作有了更好的保障。今年西城区文化馆由非职业演员演出的原创剧目《京报》入选了邀请展,原创话剧关注普通百姓演出的戏剧,就是社会担当。今年的“戏剧教育普及培训活动”、戏剧进校园都收获了很好的反响,希望未来能加强宣传、玩转新媒体,搭建研讨会、沙龙等平台,增进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为戏剧培养优质的观众,用戏剧点亮百姓生活。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产业科科长黄晓莉赞许了邀请展这些年来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邀请展在“文化西城”微信公众平台上共发放了36部剧的近一万张公益演出票供百姓们观看,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走进国家话剧院,欣赏高话剧的水平。每年有学生专场、我与大师零距离演后谈等戏剧普及教育活动,对于老百姓对话剧的了解非常有意义,口碑非常好。尤其是去年开始合作“戏剧教育普及培训活动”让素人从零基础到登台体验话剧演出,反响热烈。之后会加大力度支持,加强合作,服务好这个项目,希望邀请展未来可以跟更多院团合作,甚至走出北京,跟更多的城市、地方院团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刘平分享了自己对本届邀请展多部作品的观剧感受并给予肯定,称赞邀请展集结了很多好作品,培养了很多编剧、导演、演员,他阐述“社会担当”是“戏剧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文艺演出要对社会有益,寓教于乐,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人们对生活、对社会、对自身、对理想追求的思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艺术保持生命力,才能保持艺术的鲜活,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来看戏剧,提升百姓的认知,从而做到教育民众。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演艺新业态委员会主任傅维伯透露从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立项之初,文化和旅游部就称赞该项目担当起了国家剧院的责任。至今已举办到第九届,邀请展的初衷没有变,始终坚持中国原创。对于邀请展的选剧,倡导从内容上关注百姓的生活,让戏剧更能够跟我们今天的生活发生关系,让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从形式上,勇于发展新业态。建议未来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拓展与地方合作,遴选出的优秀戏剧目不仅在北京演,也可以在地方上举办“双城展”。

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一级编剧林蔚然解读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培基”是现实题材更多立足现实生活、立足观众,这是创作者和院团赖以生存的根本;“赓续”更多是赓续传统,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红色传统,更包括戏剧根植人民的传统,它也是原创话剧邀请展核心的责任所在。作为创作者,她认为很多历史题材的作品,最终脱离不开现实,脱离不开今天,希望当自己站在未来回望今天,无愧于从事的戏剧行业。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教授安莹提出了邀请展口碑发酵方面的不足,建议参加邀请展的作品从戏前的推广到戏后的小型研讨会、观众见面会,能够将观众和专家的反馈传递到创作团队里,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转,希望打造志愿者团队开展这一系列工作。

《中国文化报》社特别报道部主任刘淼表示她在报社工作整整二十年,有近一半的职业生涯都是跟邀请展共同发展的。从最开始单纯的跟进新闻报道,到后来更深入的参与剧目遴选、后续宣传。邀请展见证了她职业生涯的不断进步,她也见证了邀请展不断的壮大。她建议今后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与《中国文化报》在宣传方面更加深度合作;建议邀请展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将北京市不同展演的优秀剧目纳入进来;建议邀请展多做青年板块的扶持,多空间发展多业态。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戏剧曲艺部业务干部杨地分享了自己深耕群众戏剧的感想,他认为戏剧始终肩负着社会担当的重任,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首先现实题材话剧应当保持敏锐洞察,及时捕捉并深入探讨社会的热点议题;第二现实题材话剧可以积极寻求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群众戏剧让群众自己演自己身边的故事,更能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群众在排练中能够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创新的想法。

青年导演、编剧张肖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对多元化的探索提出两点建议:第一,一定是专业的人士去做多元化的尝试,而不是多元化的人士做多元化的尝试。专业人士有扎实的基本功,可以带领非职业的素人训练。第二,多元的人士去做专业的尝试,对戏剧感兴趣的跨界的人士一定要做专业的尝试。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不一定非要邀请职业的戏剧人或者团队,但是要给他们专业化的支持和引导,让多元化人士知道戏剧该怎么做。

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负责人杜子栋介绍了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开创的“戏剧教育普及培训活动”探索出的教学模式,由国家话剧院专业演员带领百姓学员排演国家话剧院的剧目,两年来已由零基础的百姓学员将《刘真来啦》《豆汁儿》《四世同堂》《面包会有的》几部作品的片段呈现在舞台上。剧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坚持时代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物和故事,让百姓学员在排演话剧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感受社会、体悟人生。

明年将迎来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专家们分别从组织形式、作品内容、举办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之后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品牌建设、活动设置、内容策划提出了真知灼见。承载了与会专家的美好期许,相信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未来将越办越好。

供稿:剧场部

摄影:陈尼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