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中国国家话剧院召开话剧《搭手飞人》专家研讨会
2024年08月27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搭手飞人》专家研讨会合影

8月22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召开话剧《搭手飞人》专家研讨会。该剧改编自徐浩峰导演的原创小说《白俄大力士》,集结了国话多位实力派演员及主创,借助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以当下和1916年两个时空“切换”叙事,讲述了有关师徒、传承、情义的故事,展现了上世纪初中国武术界人士独特的情感和人格。

《搭手飞人》于2023年8月16日至20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完成首轮演出,随后作为“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特邀剧目,在济宁大剧院进行演出。经过一年的剧本修改、演员调整,《搭手飞人》在故事情节和舞台呈现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2024年8月14日至18日再登国话舞台,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为进一步打磨提升该剧的艺术创作,此次专家研讨会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宝珍,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教授吴冠平,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原主任、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马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原党支部书记、教授王良波,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授胡薇,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习表演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孙德元,《北京日报》主任记者王润,《中国艺术报》主任记者张成参加研讨会。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搭手飞人》导演、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吕波,编剧、戏剧构作徐骏峰,演员翟冠华、胡晓龙、李乙燃等剧组主创成员,以及剧院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共同出席了研讨会。

部分主创人员

研讨会上,主创人员从导演、戏剧构作、灯光设计、表演等角度,讲述了创排过程中的感想与体悟。

出席专家

宋宝珍对《搭手飞人》的故事线索进行细致的回顾,指出该剧展现了四代人人物命运的分分合合及深厚情义,并高度评价了其对武行精神的传承。通过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她认为该剧在两个交错的时空背景中暗含了徐浩峰导演对传统民俗的文化含义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吴冠平表示,《搭手飞人》是一部关于电影的话剧,关于武术的话剧,该剧做到了在电影和话剧之间相互的拓展,在民国话题中讨论了现代性,是一部好看、好玩、带有哲学体系的话剧。马路从舞美设计做出点评,认为该剧舞台舞美设计简洁却不简单,与故事内容相得益彰,灯光、舞美融合一体,为故事中人物的情义、侠义、道义做足铺垫,给观众足够的想象和感受空间。王良波从构思完整、叙事清晰、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四个方面对该剧进行点评,本轮演出整体更为成熟、流畅,在夹议夹叙中传递对前辈的追忆、致敬,保持了国家话剧院一贯的创作观念和美学追求。胡薇指出该剧故事情节紧凑,并称赞其对民国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思想进行了深刻的纪实式描摹。她指出,通过展现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内涵,该剧创造了一个内敛而真实的艺术世界。孙德元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角度进行点评,认为演员的气质符合剧目的完整风格,平实和生活化的处理贴合对武侠精神和侠义精神的阐释,相较于首演,演员在本轮演出中对身体控制有了更大的进步。王润表示,《搭手飞人》从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当代话语,徐浩峰导演将自己对于文学、美学、哲学的思考,寄托在故事里的人物关系中,让观众在内敛极致、留白写意、亦真亦假中回味无穷。张成从徐浩峰导演作品研究的角度,指出区别于其他作品中师徒关系的分合,《搭手飞人》讲述了师徒关系的和谐,延续了徐浩峰导演的武侠主题。与会专家分别从剧目内涵、舞台场景、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演员表现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为《搭手飞人》下一轮的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

程鹏副院长感谢与会专家对国家话剧院的关注与支持,他表示《搭手飞人》体现了国家话剧院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该剧以中国人特有的绵长而细腻的情感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并通过武林故事探讨了中国精神。剧中描述的侠义精神和武林规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智慧,强调了重情重义、守正守信以及独立自强的价值观。他表示,《搭手飞人》尚有提升空间,期待剧组在吸纳专家建议后,进一步修改提升,使其成为国家话剧院的优秀剧目。

供稿/摄影:研究教育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