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塑造更接地气的基层法官形象” 《鼓楼那些事儿》剧组赴东四街道司法所采风
2023年02月15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2月13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剧组赴东四街道司法所采风,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剧组30余位演职人员与东四司法所所长王永恒深入交流、听取案件介绍,并利用采风间隙召开创作会,从生活汲取养分,为下一步创作、排练积累素材。该剧参加第八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及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将于3月15日-19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5场。

《鼓楼那些事儿》编剧刘深、杨浥堃,导演林熙越,舞美设计王琛,灯光设计韩江,演员刘端端、单冠朝、樊尚宏、胡可女、赵倩、江佳奇、夏力薪、邓炀、韩莺、李建鹏、刘洋、李浩天、张硕、钟贺一、丁俨等。

该剧聚焦了《民法典》颁布和二十大召开前后,当代法制建设与中国基层法律环境的变化。通过讲述基层法官深入百姓、深入社区生活,展现了“流动法庭”“智慧法庭”等新型文明执法形式,反映出国家大力普法背景之下,老百姓法律知识的增加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也表现了执法人对法律的捍卫和坚守,充分展现了当人民需要法律在场时,法律成为保护人民利益的坚强后盾和调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之基这一新时代下的法律理念。

2018年,东城法院创立了以诉调对接工作站为主要特色的“和立方”工作机制,联合行政机关、街道社区等各方调解力量,主动对接群众司法需求,让更多矛盾解决在源头。

东四司法所所长王永恒介绍道,东四街道有六万的常住人口,密度非常大,东四街道司法所作为东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站,每年需要调解的案子有四五百个。“我们人民调解员一直强调一句话——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调解工作无小事,有时候三言两语可能会引发大案子,而我们就是要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王永恒谈到。

导演林熙越此次携灯光设计韩江、服装设计阿宽、道具设计徐箴等舞美人员认真听取介绍,并对调解现场拍照记录,为后续的工作打下基础。导演林熙越说:“今天听了王所长的介绍,我只有一个感受——人民的事无小事,背包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太不容易了,风里来雨里去,且不被大家所知。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把《鼓楼那些事儿》这部原创话剧创作好,让这些为百姓做实事儿的人被更多人看到。”

所长王永恒在最后还给大家讲了他印象中的冯晓光法官,也就是本剧中赵晓海的原型人物。“晓光法官是个踏实肯干的人,对于诉前调解有着很深的理论研究。他每次来的时候骑着小电车,背个包,包里装着国徽,在离矛盾最近的地方巡回审判,很多纠纷当场解决,再不用耗时费力打官司。近年来我们也收到很多百姓的反馈,反映这样的方式又快又好。”

剧中饰演背包法官赵晓海的演员刘端端在听完介绍后感受颇深,他谈到:“我在接到这个戏之后也做了很多功课,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背包法官的事迹,但今天实地走进这个胡同里的司法所采风,我更加被他们打动。可能很多人一说起法官,脑海里都是电视剧中他们站在宽阔明亮的法庭中的形象。而背包法官则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接地气的巡回审判工作中,他们站在人民中间,象征着公平公正的同时,高效地为人民解决问题。所以我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希望将他身上那种平凡中的不平凡展现出来。”

胡同的四合院里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它是北京百姓生活的舞台,剧组走在东四四条的胡同里,感受着老北京胡同日新月异的变化,剧组演员一致表示,自建组以来,剧组一直在创作过程中热情高涨地学习二十大报告,此次采风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艺术家回信的精神。该剧是中国国家话剧院2023年第一部新创剧目,剧组一定会将当代首都人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精神风貌展现在舞台之上。

文字:王莅媛

摄影:王莅媛刘子郁贾若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