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剧院动态 >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剧院新闻·创作演出

中国国家话剧院与一线扶贫干部“云聚会” 为《村里新来的年轻人》增添“泥土味儿”
2020年11月09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座谈会合影

11月5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特邀文化和旅游部派驻山西娄烦、静乐,广西巴马和内蒙古阿尔山市等地的一线扶贫干部以及北京市扶贫干部代表与《村里新来的年轻人》剧组进行交流座谈。扶贫干部们以线上和线下互动的方式参会,与剧组主创深入交流,就剧本的细节提出修改建议。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出席会议。

座谈会现场

五位文化和旅游部的扶贫干部分别在线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并就剧本提出修改意见。


     卢文斌:山西娄烦副县长。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资源普查处副处长。目前在县里分管文化和旅游工作,协助分管扶贫工作。

山西娄烦县副县长卢文斌表示认真看了两遍剧本,赞扬了剧本的“贴近性”:贴近生活、贴近工作、贴近主旋律。“剧本里真实地写出了我们扶贫干部的日常,很多台词高度还原了我们扶贫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岳青:内蒙古阿尔山市副市长。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发展处副处长。

内蒙古阿尔山市副市长岳青向在场人员讲解了阿尔山市致贫原因,介绍了阿尔山市脱贫的做法和成效,其中找准扶贫产业这一点,与剧本高度契合,为主创们丰富剧本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孙占伟:山西省娄烦县官庄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播处副处长。

山西省娄烦县官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占伟谈到:“在扶贫过程中我感觉很多贫困县在精神上的自信不足,所以实现文化自信十分重要,扶贫要先扶志,要在剧本中体现这一点。”

郑海勇: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第一书记。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一级主任科员。

“90后”第一书记郑海勇分享了他驻村一年多来的经历——累计入户走访300余次,解决困难问题近百件,很多细节令人动容。他不光设身处地帮村民想办法解决困难,更是结合在文化和旅游部工作的经验,带动当地发展旅游业,让村里老百姓从中获得红利。

李翔: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兴仁村第一书记。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绩效和政府采购处二级调研员。

巴马瑶族自治县兴仁村第一书记李翔用三个词概括了驻村的切身体会——“清苦”、“委屈”“孤独”,为演员提供了很好的情感基调。他同时表示,工作中的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诙谐和乐观打动了在场的主创人员。

北京市扶贫干部代表李学征和王宏宾在会场与主创人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李学征

国家开发银行干部李学征,曾派驻四川省古蔺县任副县长,他认为,扶贫干部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不仅能实干,还要善于思考。

王宏宾

北京市西城区援派保定扶贫干部王宏宾对剧中扶贫干部孙倩倩的转变印象颇深,“在大背景下,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自豪地参与在脱贫攻坚战中,孙倩倩起初因对男友的爱决定去扶贫,到后来转变态度,由小爱到大爱,这是剧中积极价值观的体现。”

演员姜牟远健说:“我在剧中饰演的孙倩倩是省博物馆的一名干部,是文旅系统广大扶贫干部的缩影。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大多生活在城市,对于贫困的概念很陌生,感谢各位扶贫干部给大家带来热乎乎的一手资料,让我们的表演有了底气和抓手。”演员赵倩表示在听了扶贫干部的讲述后,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希望这部戏排出来,“对得起在一线扶贫的干部,对得起老百姓。”

导演刘丹

导演刘丹此次兼任剧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她对各位扶贫干部参与座谈交流,并对剧本提出中肯建议表达了衷心感谢。她说:“此次座谈,也是对剧组党员的一次学习教育。扶贫干部们舍弃个人利益投身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值得剧组上下学习。”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真诚感谢一线扶贫干部的莅临指导,他表示该剧目要广泛吸收扶贫干部对剧本细节提出的意见建议,精雕细琢,紧扣时代主题,艺术化地反映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工程,展现脱贫干部的先锋形象。


文字:王莅媛

摄影、编辑:王昊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