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星光灿烂 星光灿烂

学习强国:初心不改 以艺载道——专访《苏堤春晓》导演田沁鑫
2024年04月10日   发布者:中国国家话剧院

浩荡春风,生生不息。4月5日至14日,原创话剧《苏堤春晓》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以下简称国话)火热上演。如何打破人们对苏东坡的刻板印象,用现代方式展现这一千年偶像,《苏堤春晓》到底做了哪些探索,从而实现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脉?“学习强国”记者专访了《苏堤春晓》导演兼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苏堤春晓》导演兼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接受媒体采访

近年来,国话用一部部优秀话剧作品走出一条文艺为民的创新之路。田沁鑫表示,《苏堤春晓》正是国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次创作实践。

在《苏堤春晓》的舞台上,观众可以沉浸在北宋春日好时光,穿越古今,漫步苏堤“诗酒趁年华”。《苏堤春晓》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宦海沉浮为蓝本,婉约与豪放并重,悲喜交集成趣,亦庄亦谐成行,在舞台的方寸之间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宋画卷,演绎了苏东坡跌宕起伏、深情豪迈、正直通透的一生。

讲好一位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容易,在原创中进行创新更加不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田沁鑫缘何选择了苏东坡?“苏东坡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宋韵文化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他才华横溢、胸怀锦绣诗篇,有济世之志,也心系民生福祉,虽然他一生坎坷,但却能做到荣辱不惊、超然物外、旷达释然。”田沁鑫说,正因为他本身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人生格局,因此该剧采用“趣说”的方式进行讲述,更加老少咸宜,更能贴近当下观众,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苏轼作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其为“世间不能无一,难能有二”。话剧《苏堤春晓》却另辟蹊径,以苏轼两仕杭州为线索,用非线性叙事的艺术手法,创新性地提炼了苏轼众多身份中“北宋公务员”这一人生切片。田沁鑫表示,“剧院创作《苏堤春晓》,从他做‘北宋公务员’说起,提取了官场和职场线索。例如在职场中,苏东坡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领导和同事关系。他既是‘公务员’又是‘大文豪’,在剧中两个身份的转换至关重要。这位文豪既是大词人苏东坡,又是北宋公务员苏大人。”苏轼两种身份的对立和转化,呈现出极具戏剧张力的舞台效果,使该剧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这正是国话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前沿话题,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有力体现。田沁鑫说,古典题材作品同样能在“亦庄亦谐”“悲喜交集”之间,展现古韵风貌,拉近与当代观众的距离。

话剧《苏堤春晓》主创团队、全体演员谢幕

4月5日《苏堤春晓》北京首演当日,令无数观众动容、洒泪剧院的无疑是对苏轼入仕初心前后呼应的刻画,“若不为官,可快意江湖;既已入仕,当济世安民。”尤其是那句“我初心如是,老亦如此”把苏轼洒脱和坚守展现得淋漓尽致。《苏堤春晓》如散文诗般,无形胜有形,无意胜有意,形散而神聚。其叙事方式跳脱新颖,分寸感和艺术性在雅、趣间恣意流淌,让观众在悲喜交加中获得跨越时空的共振、共鸣与共情。田沁鑫用宋韵美学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精神。

田沁鑫谈到《苏堤春晓》创作时还表示,“该剧深入挖掘宋韵文化精髓时代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一次的北京首演,剧院采用了现代‘科技+艺术’结合的方式,做到戏剧艺术的普及,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苏堤春晓》在北京首演的同时,国话“第二现场”六城联动同步转播。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深圳、杭州、乌镇,身处不同城市的观众,通过“演出+演播”的方式,可以千里共赏一个别具一格的苏东坡。

田沁鑫表示,国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两创”的指示精神,在国话创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给予艺术家们的殷切嘱托,不断用话剧舞台的创新和探索向党和人民交上答卷。

在田沁鑫的带领下,国话对中国戏剧和国家的文化尊严进行不懈探索和追求,走出了一条文艺为民的创新之路。“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记录者与歌颂者,国话全体演职人员坚守人民立场,用一部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田沁鑫说。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田沁鑫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创作经历中,“努力创作好每一部作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是她始终秉持的初心。

来源:学习强国记者:王雨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