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星光灿烂 星光灿烂
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中国大戏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联合演出的话剧《红色的起点》,将于6月30日至7月11日在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10场。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红色演出季”演出剧目,《红色的起点》在“七一”档期隆重上演,旨在于舞台上立体建构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带观众穿越时空,重温那段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伟大历史时刻,让人们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忠诚为国为民的初心使命。
隔空对话,寓教于“戏”
一场跨越百年的“真听真看真感受”
百年前,党的缔造者为救民于水火,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一群人才、一个组织,以一场会议之名、信仰之力,聚集上海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次的创作就是想和百年前的那群青年,进行一个跨世纪的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红色的起点》总导演田沁鑫如是说道。“交流”成了导演创作的关键词之一。
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导演在选择主创人员时,基本全部采用“全年轻阵容”,整个演员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正是当年建党先辈们的年纪。以求更好地和历史人物进行交流,同时也是希望这群年轻的艺术家们,在戏中学习党史,寓教于“戏”。据了解,除学习党史、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和影像资料外,演员们还接受了数周的形体及台词训练,这让他们在从精神上接近原型人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更真实地再现原型人物的气质与形象。演员们都表示,演了这部剧后,更加体会到国家发展之不易,将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并肩负起青年人的使命。
除此之外,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等等岗位也都是年轻面孔。创作理念和风格都是非常当代的。田沁鑫导演表示,在创作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拿出了他们热情,在舞台上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多媒体化的“中共一大”。
守正创新,不拘一格
细节之处见真章
整体上来说,为了实现国家级舞台精品艺术的高要求,在遵循历史环境人物准确的前提下力求创新,这就是大家所经常提到的“守正创新”。《红色的起点》导演罗兰此前也是一名出色的舞台监督,基于此,她对于舞台节奏的把握有着更为鲜明风格。据介绍,导演组和编剧们数次开会,决定将叶永烈先生撰写的建党题材报告文学《红色的起点》作为改编话剧剧本的创作基础,希望在报告文学的基础上,增加1921年“一大代表”们的青春气质,看到文艺工作者为党百年诞辰献礼的心意。
该剧许多的细节,也足见创作者满满的“心意”,比如该剧中的人物服装设计,并没有采用比较老派的“还原式”服装,而是力求创新,突出人物灵魂性的元素。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受新思潮的影响,中国青年和世界思潮结合更加紧密。所以服装设计上,统一以黑色色调作为主色调,在内饰花纹上“做文章”,采用中式花纹,以达到“中西合璧”的观感。
立足时代,探寻初心
政治站位与审美标准“双管齐下”
最后,总导演田沁鑫也谈及了此次创作的“初心”。“那个年代的青年在寻找的过程中,无形地就站到了一个政治的制高点上。”所以在塑造人物角色时,同样需要站在一个较高的政治高度上。
“初心靠近时代背景,精神塑造人物角色”,旗帜鲜明讲政治也是总导演田沁鑫的“初心”所在,那么,如何将其与戏剧审美标准相结合,是摆在所有主创人员面前绕不开的课题。这一问题上总导演田沁鑫给出了她的答案。
在创作的初衷上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并不是完全从相貌和服饰上对历史人物和场景进行还原,而是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青年演员的表演,带着观众一起去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一起来学习这堂话剧舞台上的“党史课”。总导演田沁鑫以创作者的一份理解,向革命先辈们致敬!从政治高位出发,结合戏剧审美标准,激情展现《红色的起点》。
6月30日,让我们一起跨越百年,去感受当代审美与红色年代碰撞而出壮丽色彩,不见不散。
文:林琪
摄影:肆壹